格隆博士万字雄U8国际- U8国际官方网站- 体育APP下载文:这会是我们这代人最纠结的一轮牛市吗?
2025-09-13 14:54:02
u8,u8国际,u8国际官方网站,u8国际网站,u8国际网址,u8国际链接,u8体育,u8体育官网,u8体育网址,u8注册,u8体育网址,u8官方网站,u8体育APP,u8体育登录,u8体育入口
但你们的课,我每堂不落。知道为什么吗?因为我首先是个经济学家,其次才是首席投资官。我其实是把诸位作为了我采集线索和信号、研究和观察中国宏观经济的最有效样本。诸位就读的,是中国最优秀的商学院。在座每一位,都是如假包换的商业巨擘,每个人名下都至少有一家上市公司。光你们这个班,学员名下就有超过70家上市公司,分布在40多个子行业。你们的每一丝焦虑、关切、行为动向,或都能昭示、描摹甚至决定着我们经济的未来与走向。你们的体温和脉搏,大差不差,其实就是中国经济的温度与脉搏。
本来按计划,我给大家要讲授的是全球宏观政经形势。但在这堂课开始前三天,副校长临时通知我,说格隆你能不能调整一下授课课题,聚焦讲讲资本市场?说现在貌似牛市来了,说学员都一致渴望研判一下这轮行情的性质,说你曾经是中国最大海外保险公司的首席投资官,你为中国投资者管过钱,你最适合来给大家讲讲这轮牛市,所自何来,会去往哪里?无独有偶,昨晚夜宴座谈,学员里十个有八个,也都是在和我聊这波行情,说行情有自己的功劳,因为实业暂时看不到什么机会,钱实在不知道投往哪里,开始尝试抽调实业的钱进资本市场。然后问我这轮行情究竟是不是牛市?能走多远?
去年底,去年的12月5日吧,格隆汇年终策略会,彼时市场一片悲观、清冷,我面对会场数千名听众,详细展示和解释了我的宏观估值模型的核心假设,包括了中国GDP增速落在4.5%-4.8%区间、沪深股息率至多3%-5%水平的衰减,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围绕1.8%-2.0%区间上下波动,美联储降息1次,至多2次,每次降息25个基点,美元汇率维持相对弱势,亚太地区在可预见时间内不发生热战等,并基于以上保守假设,给出公开结论:未来12个月,我们的指数有15%或以上的空间,2025年我们大概率会见到上证指数上4000点,并建议超配A股。
你们看看下面欧美主要发达国家长债收益率走势,就再清楚不过了——这个数据对于宏观对冲与资产配置而言,非常、非常重要。但,很遗憾,市场少有人去关注这一点。2021年12月以来,主要发达国家长债收益率均大幅走高。截至2025年8月中,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逼近5%,为过去二十年的少见水平。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触及5.69%,创下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。法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到了4.5%,德国也飙到了3.4%,均为2011年欧债危机以来最高水平。日本更离谱,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到了3.17%,创了历史新高。全球发达国家的长债,有崩坏的趋势。
我们现在很多宏观数据都拿不到了。我自己的宏观估值模型要用到300多个参数因子,但就这几年时间,这其中的170多个数据,消失了。这让我们越来越难以把握经济的真实面貌与温度。但好在还残存一些基本的底层核心数据,判断经济也八九不离十。我们能看到,CPI连续67个月运行在下行区间,PPI连续46个月运行在收缩通道,工业增加值继续走软,企业所得税26个月(剔除少量偶然月份)负增长,最具表征意义的GDP平减指数,则连续9个季度同比负增长,这在中国经济史上也是破天荒头一遭,持续时间最长。
很遗憾,我一直没能得出答案。直到有一天,我的一个上了年纪的亲人,晨起后突然晕眩、剧烈干呕,我们把他紧急送医。医生是格隆的朋友,检查后说没有大碍,应该只是睡觉时压迫了颈部血管,起床太快,导致脑部供血不足。而大脑是任何时候人体都会最核心要保的器官,遇到这种脑供血不足的情况,人体会迅速自动减少,甚至切断其他主要用血器官(比如胃肠)的输血,而把血液紧急导向大脑。这种情况下,胃肠就会痉挛,出现剧烈干呕,这是人体正常的自我保护。
以美国本土为例,蓝州贡献了美国GDP的71%,哪怕是红州里最强大的德州,两个蓝县也贡献了德州差不多45%—50%的GDP,谁在支撑美国的发展,谁的财富创造效率更高,显而易见。但在蛋糕不再能做大,必须分存量蛋糕的时候,保守民粹的力量就迅速抬头,左右整个族群,甚至社会的方向——这在美洲、在欧洲,在亚洲,都在发生。我们不要以为只是我们在向右转(欧美的右,和我们的话语体系里的左是一个概念),是全球都在向右,甚至向极右转。
这个不必太在意。谁过年还不吃顿饺子?就像新消费的领军企业泡泡马特,说实话,那个拉布布(labubu)在我看来,又丑又难看,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一堆年轻人趋之若鹜地去搜集它,不妨碍它一天可能卖出一千万只,不妨碍泡泡马特一年在这个上面赚百八十个亿。寒武纪最后或许也会一地鸡毛,拉布布(labubu)同样也是,但,Who cares?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性和执拗,就像我们那代人,当年辛苦搜集的糖纸、烟盒、火柴盒、邮票,最后统统一钱不值。
我们通过土地财政与银行信贷,将未来三十年的收入,集中到了十年里进行消费,主要用于建造房子。一个普通的家庭,通过一份长达三十年的房贷合同,实际上是把他们未来劳动所得的绝大部分,在今天一次性地“花”掉了。当整个社会无数的家庭都这样做时,就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、前所未有的需求,带动了钢铁、水泥、家居等无数行业。这或许就是那段“繁荣”的核心真相。它不完全是内生性的,而有很大程度是通过金融工具,向未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借贷。
这就解释了很多人的第二个困惑:生产力在进步,工资为何不涨?因为在一个以“资产建设”为核心驱动的经济体里,生产的终点不是消费,而是形成新的资产。新增的财富,并没有被设计成需要通过工资流向劳动者,再通过消费回流到企业。它的流向是:从银行流出,经过企业和工人的手,最终凝固成钢筋水泥,并以债务的形式,沉淀在居民、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。在这个循环里,工资只是一个中间环节的成本,而不是最终的目的。资本需要的,是完成这个建造循环,而不是为劳动者的消费能力负责。当建造的潮水退去,当最容易采摘的最低垂的果实被采摘殆尽,这个循环中断,工资的增长便失去了最重要的引擎。
这里有一个更深层的逻辑。他们的经济体,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、博弈甚至危机之后,最终形成了一个共识:工资不是劳动的报酬,而是社会得以延续的必须成本。高工资和高福利,本质上是资本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而支付的“保险费”。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、有购买力的中产阶级来消费商品,生产本身就会毫无意义,整个系统会崩溃。他们的劳动者素质或者“老本”固然是基础,但更关键的,是他们的分配体系,将“让民众有钱消费”视作经济循环的必要一环,而不仅仅是生产的副产品。这是一个已经完成了从“生产驱动”到“消费驱动”惊险一跃的经济体。
数据显示,在我们的国人不断消费降级、节制消费的同时,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人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举债消费:2025年二季度的美国消费者信贷比上月增加了一倍还要多。尤其市场关注的学生贷款,4月飙升到了108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——说实话,中美这两个国家都很奇葩。两国人民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:美国哪怕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被推高到4.6%了,他们的人还在可着劲消费。而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到了只有1.5%,很多银行存款都不给利息了,中国人还是在拼命把钱存起来,而不是用于消费。